图为渔政部门在执法时拍到村民正在水中电鱼,电鱼者电鱼工具多为自制。周伟伟提供
王某申电鱼触电溺亡给市民带来不少疑问,电鱼者为何需要电鱼?该种行为合法么?经过记者调查发现,电鱼者主要选择1米余深的河沟,主要将渔获物出售给市民。电鱼不但很危险,还会对生态环境能够造成破坏,属于违反法律行为。
“一般而言,电鱼有三种方式,根据水的深度不一装备也不同。”济阳县渔政部门相关负责的人介绍,在1米余深的河沟内电鱼时,人们只需背一竹筐,内有小块电瓶并用电线与手里的竹竿连接起来,电鱼者打开开关在水面上来回扫,水中的鱼儿会瞬间被“电晕”,电鱼者再将鱼儿拾到筐内。
同时,电鱼者的工具均是自己制作而成。“所使用的电瓶就是在电动三轮车上拆卸下来的。”曲堤镇一农户张先生介绍说,再用一些电线将竹竿连接起来,而竹竿顶端还设有一渔网,负责将电晕的鱼儿打捞上船,除去船只,其他工具总费用仅达几百元。
不少市民存在疑问,电鱼者将渔获物如何来处理呢?经过记者调查发现,大部分电鱼者会到桥头、农贸市场将渔获物卖给市民或经营饭店者,而黄鳝、泥鳅是电鱼者的主要目标,黄鳝每斤为20余元,泥鳅约为13元。
“在前些年电鱼者比较多,白天就很猖狂地电鱼。如今市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,有关部门执法更严格,电鱼者的机会不多了。大部分电鱼者选择夏季的傍晚或大清早行动,电鱼时间短也导致渔获物变得很少。”济阳县渔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说。
那渔获物究竟如何来处理呢?济阳县农贸市场卖鱼者刘先生称,有时早晨6时许,几个穿着水裤、带着铁箱的农民会到农贸市场卖鱼,“这些鱼重量都不一样,数量比较少,卖价也比较便宜,深受消费者的喜欢,有时不到半小时就全部卖完了。”
“有时电鱼者直接将渔获物摆在附近村庄的桥头上出售,过往的村民感觉比较新鲜则会购买。有些图省事的电鱼者直接选择一家饭店,全部低价出售,最多也就十多斤,小鱼每斤也就几毛钱,所以也就赚十多块钱。”市民刘女士说。
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电鱼者高先生称,以电鱼为生的村民最主要的目标是黄鳝和泥鳅,“其他的小鱼才6毛钱一斤,而黄鳝则是20多块钱一斤,泥鳅约13块钱一斤。假如运气好,早晨电到几条黄鳝、几条泥鳅,能赚上百元钱,相当于好几天的生活费。”
据济阳县渔政部门介绍,电鱼行为属于违反法律行为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》第五章第三十八条规定,使用炸鱼、毒鱼、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办法来进行捕捞者,有关部门给予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来得到的,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