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,徐则臣以《北上》斩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,以青年之姿在文学长河中镌刻下归于新时代的刻度。本周三(3月5日),18:00-20:00,这位用文字测量京杭大运河的书写者,将携着前史深处的橹声欸乃,踏浪而至。
这场穿越百年的文学摆渡,将以九曲柔肠的悲欢离合作楫,以暂停在韶光褶皱里的漕运往事为帆。作家将为咱们缓缓打开一幅烟波浩渺的运河长卷——那些沉积在波纹里的商贾传奇、凝结在码头石阶上的家国史诗、随漕船摇晃的民间悲欢,都将在当代册页间从头泛起粼粼波光。当暮色浸染天际线时,让咱们循着作家笔尖流动的运河头绪,共赴这场跨过时空的文明邂逅。
徐则臣,著名作家。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,结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,供职于《人民文学》杂志。著有《耶路撒冷》《北上》《王城如海》《跑步穿过中关村》《假如大雪封门》《北京西郊故事集》《青城》《青云谷神话》等。曾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、茅盾文学奖、鲁迅文学奖、“我国好书”奖、老舍文学奖、香港“红楼梦奖”决审团奖等。
《北上》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的长篇小说代表作。本书阔大展开,气韵沉雄,以前史与当下两条头绪,叙述了产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宗族之间的百年“秘史”。公元1901年,岁次辛丑。这一年,时局动荡,整个我国大地摇摇欲坠。为了寻觅在八国联军侵华战役时期失踪的弟弟马福德,意大利游览冒险家保罗·迪马克以文明调查的名义来到了我国。这位意大利人敬重他的长辈马可·波罗,并对我国及运河有着特别的情感,故自名“小波罗”。谢平遥作为翻译伴随小波罗造访,并先后招集起挑夫邵常来、船老大夏氏师徒、义和拳民孙氏兄弟等我国社会的各种底层人士一路相随。他们从杭州、无锡动身,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。这一路,既是他们的学术调查之旅,也是关于知识分子身份和命运的反思之旅,一起,更是他们的寻根之旅。当他们抵达大运河的最北端——通州时,小波罗因意外离世。一起,清政府命令废止漕运,运河的实质性式微由此开端……一百年后的2014年左右,我国各界从头打开了关于运河功能与价值的文明评论。当谢平遥的后人谢望和与当年前辈们的子孙——邵秉义邵星池父子、孙宴临、周海阔、胡念之等一差二错从头团聚时,各个运河人之间本来孤立的故事片段,终究拼接成了一部完好的叙事长卷。这一年,大运河申遗成功。